《以支教为纽带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的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以支教为纽带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区域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以及社会关注度不高等原因,乡村中小学难以引入和留住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严重影响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育公平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下乡支教作为教师交流轮岗的一种形式,对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面对教育教学新的变革,乡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非常迫切,乡村学校更是出现了“教师教育边缘化”现象,缺乏专家引领和专业指导,有30%多的农村教师面对专业发展要求不知所措,校本教研难于把握,教师们不知通过何种途径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教师支教”是“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简称,旨在加强专业引领,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2、应用价值
(1)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9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转向提高教师质量的大趋势。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从专业发展相关理论上给予乡村教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还可以有效引领乡村教师通过比较,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行为,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专业发展。
(2)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和方法
目前,乡村教师由于受经费、交通和工作任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机会少,迫切需要业务提高和专业发展。本研究从教师支教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受援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提供切实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以期给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和方法。
(3)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城乡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本课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指导下,在对本地的受援学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深入地研究县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探索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策略,有利于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发展政策和规划时提供参考。
3、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2006年2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全国各地对教师支教的形式进行了各种尝试,积累了教师支教实践工作经验。
2006年6月,胡澄宜在《智力支教,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研究中,以湖北武汉市为例,提出智力支教的多种形式;山西李晋杰在《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中提出要根据区域差异,校际差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坚持对口、就近、互补、自愿的原则,探索出符合平川山区特点的支教新模式;李冰在《县域内教师支教的实践研究》中以玉环县为例,提出教师支教可以从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网上课堂、联片教研等路径实施。
2013年6月,河北省武安市南田村学校开展了《以支教为纽带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效益的研究》,他们认为应充分应用各种优质资源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结合实际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师生的综合素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通过实践探索,各地在缩小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研究进展来看,研究者在教师支教促进教师有序流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积极意义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对教师支教工作推进工程中实施办法和路径的研究不足,缺乏教师支教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4、本课题创新程度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足是制约教育公平发展的关键。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师支教实践出发,科学分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支教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提供切实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有效推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方法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适合本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方法,同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1、乡村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现状
2、从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理论与观念、心理知识与素养等方面开展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学科专业的个案研究。
3、分析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效果。
4、总结引领乡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三)研究思路
研究视角
目前,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性指导思想。下乡支教作为一种有效形式,从2004起就被我区采用。如何充分发挥支教教师专业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公平?这一问题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因此,我们决定从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进行“教师支教”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先调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作出分析,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按计划实施。在实施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适时调整计划,直至实现研究目标。在案例研究中,以3名支教教师和3个相关学科组为研究对象。
文献法:我们将广泛利用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组织有效的学习研究探索。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同类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他山之石的攻玉作用。让所有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正确的理论指导研究,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调查法:我们将为课题方案制定积累掌握第一手资料,采用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调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作出分析,制定研究计划,以便课题研究全面有效的开展。
个案研究法:我们对本课题研究将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办法进行。以3名支教教师和3个相关学科组为研究对象。
行动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的界定,行动研究法将成为本课题贯彻始终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实施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适时调整计划,直至实现研究目标、并推广研究成果。
三、研究阶段与进度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2016.6-2016.7):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016.7.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及与课题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加强理论支撑,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学习内容如下:
1、胡澄宜《智力支教,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2、李晋杰《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
3、李冰《县域内教师支教的实践研究》
4、魏海梅《以支教为纽带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效益的研究》5、李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诉求与实现路径》
6、汤繁华《浅谈支教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意义》
7、王永奇《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学科专业引领》
(2)建立课题指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召开课题开题会
实施阶段(2016.8--2017.9):
(1)2016年8-10月,开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报告。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问卷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为进一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我区边远学校教师当前具体现状,进一步帮助每位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情况调研问卷 :
一、您的背景资料
1、年龄:①20-29 ②30-39 ③40-49 ④50-59
2、教龄:①<3年 ②3-5年 ③5-10年 ④11-15年 ⑤16-20年 ⑥20年以上
3、职称:①高级 ②中级 ③初级 ④未定级
4、最高学历:①大专 ②本科 ③硕士研究生 ④其他
5、总体来说,您对自己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感到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不太满意 ④很不满意
二、您对专业发展的需求
1、您自己是否思考过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①经常思考,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②考虑过,但不知怎样着手
③听从管理部门的安排 ④从未思考
2、您希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安排是
①平时固定日期学习 ②假期集中学习 ③其他时间
3、您喜欢什么样的人给您进行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
①一线教育能手 ②学校领导
③知名教育专家 ④其他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您遇到教学上疑难问题时,通常是(可多选)
①向本组其他教师请教 ②个人钻研
③向其他学校教师请教 ④顺其自然
5、您认为一名教师最需要专业发展指导的方面是(可多选)
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 ②课程开发能力 ③教学科研能力 ④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 ⑤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 ⑥教学反思能力 ⑦班主任管理能力 ⑧学科理论知识
6、当前,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可多选)
①专业知识陈旧老化 ②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支持 ③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④缺乏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调控能力 ⑤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 ⑥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 ⑦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 ⑧缺乏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 ⑨缺乏与家长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7、您觉得要胜任教师工作,必须(可多选)
①经常参加校外进修 ②与同事搞好关系,主动向同事学习
③参加专家讲座 ④自己参与教学科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⑤强化自学意识,利用各种机会自我提高
8、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特别在校本培训中,希望学校领导能够为您做些什么?
①无
②为中青年教师多提供向老教师学习的机会。
③我认为,学校领导已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许多平台,如校外培训、校内培训的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参与等,都让我获益匪浅。
④希望领导能为校本培训提供更好的场所,先进的设备,培训经费等保障。
⑤希望能保证充足的教研活动时间。
⑥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支持教学骨干外出学习。
9、以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请依据你认为的重要程度选取三项:
①自身能力 ②家庭环境 ③职业理想
④专业挑战 ⑤教学兴趣 ⑥教师专业互动
⑦团队气氛 ⑧进修途径 ⑨学校制度
⑩工作压力
10、您希望学校为您的专业发展提供哪些机会或条件?(可多选)
①学历提高 ②创造学习化环境 ③赴名校参观访问
④业务进修 ⑤教学观摩
11、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当前你最需要获得的三个类别的知识
①教育专业知识 ②学科专业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 ⑤科学人文知识 ⑥新课改知识
⑦科研方法知识
12、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当前最需要提高的三种能力
①教学能力 ②教育管理能力
③教育科研能力 ④实践操作的能力
⑤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 ⑥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能力 ⑦交流沟通能力
13、您认为什么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步与成功(可多选)
①职务职称的提升 ②取得更高的学历 ③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④个人修养的完善 ⑤业务水平的提高 ⑥经济收入提高
⑦受到社会的更多尊重
14、您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请按重要性大小,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②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③追求职务职称的提升 ④追求更高的收入
⑤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三、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您对支教老师有哪些好的建议:
然后根据调查问卷情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完成调查报告,讨论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2)开展支教案例研究,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支教案例研究
我们对曾经支教的老师 进行专门访谈,了解受援学校的老师们对支教教师在切实帮助乡村学校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同时,更需要支教老师为学校做些什么?通过交流得知:阜平县砂窝乡上堡小学共有9名老师,6名在50岁以上,年龄老化,3名年轻教师是特岗老师。有多媒体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但设备利用率非常低。老师们大多不会用电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观念陈旧,思想老化。急需在教育技术与技能及教育理论与观念方面给予指导。支教的老师利用课间、放学时间,从最简单的课件制作、下载开始,一步一步地教起,遇到不懂的问题耐心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老师们认识到教学课件切实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那里的老师教学观念也在转变,不再是单纯的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风正学风浓了。在教育技术与技能及教育理论与观念方面起到了引领效果。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每学期至少上5节示范课,明确示范课目的、内容,然后进行主题教研活动,谈教学思路,运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程序,谈教学感受,从课改和理论角度评议,带动乡村教师投身教改,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水平,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课后,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报告形式,具体丰富细致的讲解,开阔视野,扩大眼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我们还打算派出课题组成员 到 去支教,从中为课题深化研究提供鲜活案例。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送课下乡”,给乡村教师结合具体教学课例传播新课程和现代教育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一同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让受援学校教师直观学习模仿,共同切磋交流教学技艺。指导乡村教师驾驭教材,熟悉课标,更新教学方法。积极示范,理论指导。采用结对子形式,对案例深入研究,提高引领效果。
(3)开展研究引领效果,完成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效果调查报告。
看受援学校教师的说课、授课、教研情况情况,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日记,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引领效果。
(4)总结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课题组成员根据支教教师案例,引领效果,总结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撰写出高水平论文。
总结阶段(2017.10-2017.12):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组织课题成果汇报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准备结题;把研究成果在全区进行交流推广。
四、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承 担 人 | |
1 | 2016.8-2016.10 | 乡村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现状研究 | 调查报告 | 课题组成员 | |
2 | 2016.11-2017.6 | 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 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
3 | 2017.7-2017.9 | 支教教师引领乡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效果 | 调查报告 | 课题组成员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1 | 2017.12.30 | 以支教为纽带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范颉 |
五、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具体分工:
1、课题指导小组:
组 长:李鹏(满城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成员:翟建芳(满城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韩青书(满城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刘占国(满城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2、课题研究小组:
范颉:(主持课题研究、撰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
田慧中: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张连奎: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杨凤江:负责课题阶段性总结
徐文举:负责课题阶段性总结
孙小伟: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苑宁宁: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李妍妍: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袁会敏: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赵俊岭: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杨 谦: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张 坤: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六、经费分配
序号 | 支出内容 | 金额(元) |
1 | 资料费 | 500 |
2 | 专家咨询费 | 500 |
3 | 小型会议费 | 300 |
4 | 文件编制、复印、打印费 | 700 |
5 | 差旅费和其它 | 1000 |
| 合计 | 3000 |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胡澄宜.智力支教,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上海教育科研,2006.6.
2、李晋杰.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山西教育,2006,(11).
3、李冰.县域内教师支教的实践研究,2010.5,道客巴巴
4、魏海梅,以支教为纽带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效益的研究,2013.6.
5、李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诉求与实现路径. 教育探索,2013(11)
6、汤繁华.浅谈支教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意义.水果湖一中网站,2014.3
7、王永奇.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学科专业引领,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2)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