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结构与活动方式
苑宁 田慧中
摘要: 小组学习共同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划分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强化小组日常管理,商定营建组文化,协商结对帮扶措施,有序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小组间互相竞争,小组内互相帮助。通过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师生活动、结对活动等形式,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同体 结构 活动方式
小组学习合作共同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在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共同体的过程中,以小组捆绑评价为着力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努力做到高效思维对话,尽力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构建高效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效课堂。
一、学习小组的结构
1. 小组划分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9--10人。组员按AA、BBBBB、CC分层结成对子,兼顾成绩、性别、个性等差异因素,形成组与组之间相对公平的竞争格局。一种方式:同组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课堂交流、展示;组间保持一定间距,使相互讨论不受干扰,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另一种方式:同组学生坐一竖排,便于观察上课情况,交流时挪动位置,小组成员聚在一起,保证独学、对学、群学的有效展开。
2. 强化小组日常管理。各组推选组长1名,负责课堂纪律管理、评价学科理事及组员的表现;设记录员1名,负责记载小组生成的问题、主要观点、合作学习成果和小组成员的激励性评价成绩;各学科设学科理事1名,负责收集各成员自学生成的问题并组织讨论,推荐组员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组织帮扶学困生等。组长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和提高。
3. 共同商定营建组文化。创设组名,讨论组训,制作组标,确定小组的奋斗目标,修订、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并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以增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相互协商结对帮扶措施。民主协商,促使小组内学科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帮扶,教师适时指导其帮扶过程,定期肯定评价帮扶效果,既鼓励学困生的进步,也鼓励热情帮扶他人的孩子,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5. 有序组织课堂交流。各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相邻3人交换意见,再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由学科长推荐组员举手请求发言、展示,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发言、为小组赢得荣誉的机会;教师合理调控,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思、说、议、写,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二、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方式
小组学习共同体间互相竞争,小组内互相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师生活动、结对活动等形式,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1、每周举行一次组长例会,交流好的管理经验和办法,共同解决小组管理重点难题,避免组长因“教不会”、“管不了”而放任不管的现象。
2、给组长实质的权力,帮助组长树立威信。在班里明确:小组长就是小老师,不听组长的,就是不听老师的。
3、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会演的先说先演,不会说不会演的后说后演,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4、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起表率作用。
(二)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1、设立小组成绩排行榜,取小组的平均成绩排名。
2、设立小组表现排行榜,给小组的课堂表现打分,个人表现再好,组里有人落后,也不会得到奖励。
3、为预防成绩差的同学不发言,设立发言人顺序,而教师在讨论问题之前就指定每一小组的第×发言人代表发言。
4、 学习系统内部和谐共生。课堂是师生“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它在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情感世界。在学习共同体内,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是每个成员都认同的共同愿景。大家追求个人愿景,也为达成班级(小组)愿景而努力,促使成员的行为和谐统一。
(三)培养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
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通过小组活动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优势都能在交互学习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1. 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一个同学发言,其他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别人发言,要倾听别人发言的重点并对其发言快速做出判断,思考组织补充意见或独到见解,既养成专心听的习惯,也培养相互尊重的品质。
2. 学会讨论:为提高讨论的质量,每个学生都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请求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补充不同的意见。也可将各自遇到的疑难提交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的知识归纳整理,对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组间讨论交流。
3. 学会表达: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习惯。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可举手站起来说:“我对ⅹ小组ⅹ同学的阐述有补充意见(不同看法)。”
4. 学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教师要指导各小组合理分工、梳理组员意见、肯定评价组员意见。为提高其合作学习效率,体现全体组员的主体性,需定期培训和调整组织者,让每个人都有锻炼机会。
5. 学会评价:学习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师应通过范评,引导学生用手势或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肯定学习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激励评价水平。
(四)小组间互相竞争
由于学习小组都是根据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均匀搭配开的,所以组与组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开展竞赛。我设置了量化成绩表,教师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纪律、问答、表演、作业、预习、检测、竞赛等进行评分。记录到量化成绩表当中,期中和期末各总结一次,按得分多少评选出优秀小组、合格小组和未达标组,并对优秀组颁发奖状,以此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
(五)小组内互相帮助
1、组内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采取互对答案,相互介绍解题方法,消除解题障碍的办法,互促互进,共同提高。由小组长对作业进行初次验收,将不合格的作业退回,并指出错误和不足。
2、带动差生。由于教师采取的是小组计分制,所以组内每个学生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该学习小组的整体成绩。因此,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既是其本人的愿望,也是组内优秀生的希望,这就促使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命题互测,为小组互助提供反馈信息,检测学习效果。然后采取兵教兵的形式,小组内优秀生和后进生结对子,帮助后进生查漏补缺。通过这种方式,我班的英语成绩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小组合作颇有成效。
3、课外交际。活动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是学习习的搭档,在课外,是学习的伙伴。课下小组成员在一起互相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和体验,互相传授学习经验和方法。如:英语学科,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互问互答,再现课堂所学知识,练习交际用语,提高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如,学习了,PEP Boo4 Unit4 It’s warm today.布置学生课下听天气预报并在小组内交流,课上给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次日,同学们会热烈的交流。课上一个比一个预报得精彩。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单凭教师自己辅导所达不到的。
通过阶段性尝试,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增强,出色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将继续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努力做到高效思维对话,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构建高效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丁敏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2010(6)
【2】陶行知全集(第十二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
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策略探究
罗白雪 田慧中
摘要:“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要确定恰当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标准组建不同规模、类型、层次的学习小组。通过现状评估、民主协商、双向选择、制订规程、有效培训等策略组建完成。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同体 组建策略
一、对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小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在小学,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指一个由数个学生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生与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生与生之间的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学习方式上,建立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组建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标准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标准组建不同规模、类型、层次的学习小组。我们根据班额较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多元需求,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小组划分时,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内。分组时,我们采用了“4+5”模式,把全班共分成9个大组,每个大组由4人和5人的两个小组组成,大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作为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其实,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还可以组建各种各样的学习共同体。例如,依据学习方法,改善学习方式;依据学习基础,夯实学习根基;依据学习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依据学习兴趣,促进特长发展;依据学习风格,适应学习差异;依据不同智能,发展多元智能。另外,还可以组建道德自律共同体、心理辅导共同体、情感支持共同体、志愿者共同体、艺术社、体育队等课外学习共同体以及网络学习共同体。如此,一个班级可以有多种类型、规模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并存,一个学生除了课内固定的学习小组,还可参加2~3个课外小组。多种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突破传统学科、课堂的限制,拓展学习时空,充分利用、挖掘大班额学生的差异资源,为不同特长、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使他们既展示、开发自身的优势潜质,又吸收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满足大班额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学习共同体蕴含的多种价值,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
(二)组建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
首先,进行现状评估,通过日常观察、课堂提问、调查问卷、心理测试、个别访谈、作品分析、试卷分析等方法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进行评估。其次,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通过解释、引导,合理有序地分组。为了充分利用、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我们以异质分组为主,充分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综合考虑人数、性别、兴趣、性格、成绩、能力等因素,真正做到能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十个指头有长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领先或暂时落后,为了使学生能愉快健康地发展,我们根据学习成绩,个子高矮、性格特征等区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核心互补大组合:前后桌为一个组合单位,其中三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三个后进生;活泼好动的与文静内向的同座;自觉性高、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与守纪律、成绩差的同学同座;爱发脾气的与个性品质优秀的学生同座;力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互补。并选一小组长作为该组的核心,学科教学中的分小组讨论就由核心人员主持,平时的口头作业与部分书面作业也由核心人员监督检查。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组员的组成及组长的选拔,采用 “双选”的方式。首先是组长自荐,然后学生来选择组长,最后是组长来选择组员,这是一个双选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改平时老师指定为主的方式,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为了确保彼此的选择更加有效, 指导教师提出几点要求:首先,学习共同体不是为了方便聊天,而是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彼此选择的对象一定要能力与品质兼备。其次,选好了就一定要彼此负责,不能随便更换。
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是采用组长负责制的方式。因此,为了提高学习共同体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学习共同体要进行小组建设,包括学习共同体的名称、内容、标志、口号、规则和活动方案等方面。对于小组的规则建设方面,首先由组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整理出不少于10条的团队活动规则,然后由小组成员和组长签名,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了解到活动的规则。
除此之外,班级外出义务劳动,互助小组的成立,卫生值日的轮流,公共财物的承包,学生违纪的处理、先进典型的评选等均有赖于这个小组学习共同体。这样,一方面减轻老师的负担、班长的压力,提高课堂效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制订共同体活动的规程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不是机械的联合和暂时的应景,不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插曲,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制订学习共同体规程便成为学习共同体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规程的确立与运行,能为共同体提供行动规范,使学习共同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社会实体,并最终成为一种教学文化。共同体规程包括活动程序及其活动规则。“学习共同体”规程既有宏观的活动规程,又有具体活动规程。如:课内学习小组共同体的一般规程为:课上讨论只谈关于练习或讨论的问题,语调轻微;耐心和蔼地对待同组成员,不排除争论;参与讨论、认真倾听;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所有成员弄懂。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过程中,有必要开展一些宣传、解释与说明工作,甚至进行一定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认同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规则,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潘洪健.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陈旭兰.小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新课程导学.2015.10
[3]潘洪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理念.江苏教育研究.2013.3
[4]赖联群.班级“微型学习共同体”创建构想.360doc个人图书馆.2010.7
谈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管理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实验小学 田慧中
摘要:将“合作学习小组”升级为“小组学习共同体”,是变大班为小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班级管理形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科学分组、明确职责、评价激励和内部调整,达到了让共同体成员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同体 有效管理
经调查,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 往往是“课上合作课下散”,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将“合作学习小组”升级为“小组学习共同体”,让小组成员“荣誉共享、风险共担”,有助于增强合作学习的长效性,增强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共同成长。我校在小学高年级开展了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与管理研究 ,对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组建策略与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科学分组,和谐相处
我们根据调查问卷及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小组划分时,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内,结合学生的性别和高矮适当调整,基本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我校实验班人数较多,达到85人,如按4—6人每组分,小组数太多,不易管理。在实际分组时我们采用了“4+5”模式,及全班共分成9个大组,每个大组由4人和5人的两个小组组成,每个大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作为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各小组成员经过共同协商,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和擅长,为每个成员都设立了岗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小组的管理。小组成员经过协商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好比使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关系,彼此之间要和谐相处。当组内成员发表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时候,要学会倾听,眼睛在关注,耐心等待对方说完再补充自己的不同看法,当组员为自己提供帮助时,都要表达感恩之情,及时说上一句:“谢谢”。在一个学习共同体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所以要学会肯定对方的优点,欣赏对方的才华。要学会分享,在组内要有分享意识,集体努力,共享成果,组间也要互相借鉴如何得到的提高。
二、人尽其职,分工合作
建立合作小组之后,要明确小组每个成员的责任,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明确自己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我们在每个组主要设置以下成员,并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
1、组长(1名):由每个学习小组民主选出,经教师培训后上岗,他即是活动的领导者也是组织者,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履行职责。包括组织小组的学习进行督促,并登记每天小组竞赛的成绩,汇总评价表的各栏数据。
2、副组长(1名):由组长提名,全体成员举手表决通过产生。副组长是组长的助手,协助组长组织管理本组活动。
3、汇报员(2名):小组成员轮流当汇报员,主要负责课堂中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发言,并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清楚,简洁。
4、课堂纪律管理员(2名):小组成员轮流担当,一周轮换一次,主要负责维持本组课堂学习秩序,登记所检查组成员在课堂纪律方面受各科老师表扬情况。
5、任务完成检查员(2名):小组成员轮流担当,一周轮换一次,主要负责检查、登记所检查组各组员完成各科老师布置作业情况。
6、发言记录员(1人):小组成员轮流担当,一周轮换一次,主要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课堂中发言受各科老师表扬情况。
三、融入竞争、评价激励。
小组组建完毕后,对小组的评价尤为重要,经过教师和小组代表的协同讨论,我们采用积分和晋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细则。
(一)积分制度:每个小组0分计起,通过加减分数的方法计算小组积分。1、加分项:(1)英语作业GOOD加1分;听写全对加1分。(2)数学作业“优”加1分(3)语文作业“优”加1分;听写全对加1分。语文、品社背诵,背过加1分。(以异组组长查为准)(4)科学课上小组成员均带齐课本和课时笔记,连续2周,个人加1分,小组加2分;作业第一次达标,个人加2分,第二次达标个人加1分,小组和成员都第一次达标,小组加2分,小组成员都能在2次以内达标,小组加1分。(5)好人好事:小组、个人各加1分。(为班争光加2分,为校争光加3分)(6)进步显著:小组成员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课堂纪律上有显著进步,得到班级绝大部分同学与科任老师的认可,被班主任课堂上表扬的,该组、个人各加5分。(7)在微信群里按要求朗读语文、英语、数学各加一分。2、减分项:(1)迟到一次扣1分。(2)脚下有垃圾扣小组、个人各1分。不扫地一次扣1分。(3)没写完作业扣1分。书写不工整扣1分。没有签字扣1分。(4)不遵守纪律:乱说话被记到黑板上、骂人和打架扣小组、个人各1分、2分、3分。(5)英语听写错一个减0.1分。(6)数学作业中老师给了“找”字评语减1分.(7) 语文作业、听写错一个扣0.1分。(8) 语文、品社背诵背不熟记在黑板上扣小组、个人各1分。(以异组组长查为准)(9)科学课上忘带课本和课时笔记,个人和小组各减1分;检查笔记时,被老师或检查员退回,个人和小组各减1分。
(二)、晋级制度:小组学习共同体设三个等级“优胜小组” “冲锋小组”和“巅峰小组”。1、每周小组得满100分,被评为“优胜小组”,班主任在班会上给每个成员奖一张“喜报”。2、获得四次“优胜小组”称号,被评为“冲锋小组”,班主任在小组评价会上给每个成员奖一张奖状。3、获得三次“冲锋小组”称号,被评为“巅峰小组”,五科教师在会议室给获奖成员颁发奖状、奖品,并与学生合影留念。
四、内部调整,优势互补
每个小组的组成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小组组建后都需要磨合,小组各成员座位和角色也是轮换的,这样可以丰富学生不同座位和角色的体验,学会体谅别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带头重视这些更需要帮助的学生,鼓励他们,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发挥小组优势互补的特点,提倡一帮一活动,在学习中比较弱,不一定其他方面差,比如动手能力,乐于助人,品质好。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促进整个小组的共同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阶段性的尝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上课的参与度明显增强,尤其是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的突出表现,促进了学生高效学习共同体的逐步形成,全面提高了本班的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不足。如:如何更科学的分组?怎样评价更合理……这些问题都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变大班为小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的有效班级管理形式,一定会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带来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洪健.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潘洪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理念.江苏教育研究.2013.3
[3]赖联群.班级“微型学习共同体”创建构想.360doc个人图书馆.2010.7
[4]陈旭兰.小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新课程导学.2015.10
小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
习惯养成和合作意识转化分析报告
苑宁宁 罗白雪
2017年10月,我校《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与管理研究》研究课题历时已一年多。为了检验课题实施效果,我们对原85名学生进行了后测,对学生习惯养成、合作意识等方面再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卫生习惯养成、友善合作等方面具有较明显提高。
一、后测情况
1、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课题组利用与前测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原来的85名学生在卫生、学习习惯养成以及友善合作方面的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5份。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小组长评,班主任评。班主任取前两者的平均值和自身考量作为综合评价。评价标准:表现好为A,表现较好为B,表现一般为C,没有表现为D。
2、调查结果分析
表一: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后测表
卫生习惯养成 | 后测(﹪) | |||||
A | B | C | D | |||
衣服整洁,头、脸干净,不乱扔垃圾。 | 35.3 | 54.1 | 9.4 | 1.2 |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表现“较好”及以上学生接近90%;只有9.4%的学生不注重卫生,1.2﹪的学生不讲究卫生。说明研究开展后,各层次学生在卫生习惯养成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表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后测表
学习习惯养成 | 后测 (﹪) | |||||
A | B | C | D | |||
做好课前准备 | 58.8 | 35.3 | 5.9 | 0 | ||
善于倾听 | 56.5 | 36.5 | 7.1 | 0 | ||
敢于发言 | 27.1 | 55.3 | 16.5 | 1.2 | ||
认真书写 | 48.2 | 41.2 | 10.6 | 0 | ||
爱护书本 | 47.1 | 37.6 | 11.8 | 3.5 | ||
有条理快节奏 | 32.9 | 56.5 | 10.6 | 0 | ||
认真完成作业 | 62.4 | 28.2 | 5.9 | 3.5 | ||
及时整理学习用品 | 63.5 | 29.4 | 5.9 | 1.2 |
从表二数据分析:整体上看,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表现“较好”及以上的达到90%左右,表现为“一般”及以下的10%左右。具体来看,94﹪的学生能够做好课前准备;前测时8﹪的学生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说错。或者声音较小,怕回答错误。后测时只有1﹪的学生了;前测时43﹪的学生在“文字、数字书写规范、卷面洁净,有错误及时改正”的方面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和督促,一年后,48.2﹪的学生在“文字、数字书写规范、卷面洁净,有错误及时改正”的方面达到了“好”,41.2﹪ 的学生达到了“较好”。说明研究开展后,学生在小组学习共同体内进步显著。
表三:学生“友善合作”养成后测表
友善合作 | 后测(﹪) | |||||
A | B | C | D | |||
与同学和睦相处,不欺负弱小 | 50.5 | 41.2 | 7.1 | 1.2 | ||
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 35.3 | 47.1 | 16.5 | 1.2 | ||
诚实有礼,换位思考,对人宽容 | 44.7 | 47.1 | 7.1 | 1.2 | ||
发挥特长,主动服务 | 23.5 | 58.8 | 15.3 | 2.4 |
从表三数据可以看出:85%以上的学生在友善合作方面表现达到了“较好”,表现“好”人员比例在40%左右,“一般”及以下人员占15%左右。
二、前测后侧对比分析
表一: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前测后测对比表
卫生习惯养成 | 前测(﹪) | |||||
A | B | C | D | |||
衣服整洁,头、脸干净,不乱扔垃圾。 | 16.5 | 48.2 | 30.6 | 4.7 | ||
后测(﹪) | ||||||
A | B | C | D | |||
35.3 | 54.1 | 9.4 | 1.2 |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 表现“好”的学生增长了一倍多,占到了总数的35%,表现“较好”及以上学生接近90%;原来4.7﹪的学生不讲究卫生,现在降到了1.2%;原来30.6%的学生不注重卫生,现在只有9.4%;原来有三分之一左右需要帮助,现在只有10%;说明研究开展后,各层次学生在卫生习惯养成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表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前测后测对比表(表现为A)
学习习惯养成 | 做好课前准备 | 善于倾听 | 敢于发言 | 认真书写 | 爱护书本 | 有条理快节奏 | 认真完成作业 | 及时整理学习用品 |
前测(﹪) | 13 | 16.5 | 4.7 | 7.1 | 40 | 11.8 | 23.5 | 25.9 |
后测(﹪) | 58.8 | 56.5 | 27.1 | 48.2 | 47.1 | 32.9 | 62.4 | 63.5 |
从表二数据观察,表现“好”的学生的比例各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勤于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 “文字、数字书写规范,卷面洁净,有错误及时改正。”和“做事有紧迫感,有条理,不拖拉,动作麻利。”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方面,比前测时有显著提高。
表三:学生“友善合作”养成前测后测对比表(表现为A)
友善合作 | 与同学和睦相处,不欺负弱小 | 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 诚实有礼,换位思考,对人宽容 | 发挥特长,主动服务 |
前测(﹪) | 37.6 | 23.5 | 23.5 | 18.8 |
后测(﹪) | 50.5 | 35.3 | 44.7 | 23.5 |
从表三数据可以看出:表现“好”的学生所占比例,在友善合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前三个方面上升幅度都在10%以上,第四个方面也提高了5%。说明课题开展一年后,学生在“友善合作”养成方面需要进步明显。
表四:学生表现“总评”前测后测对比表
学生学习习惯评价 | 前测 |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
人数 | 14人 | 41人 | 27人 | 3人 | ||
百分比 | 16.4 | 48.2 | 31.7 | 3 | ||
学生学习习惯评价 | 后测 |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
人数 | 36人 | 40人 | 7人 | 2人 | ||
百分比 | 42 | 47 | 8 | 2 |
由表四可以看出:有22人由“B”级上升为“A”级,有20人由“C”级上升到“B”级,由1人由“D”级上升到“C”级,各层次的学生基本都有25%左右的提升。表现“较好”及以上学生比例由原来的约65%提高到了约90%。表现“一般”及以下的学生比例由原来的约35%下降到了约10%。
通过课题实施,我们发现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和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行为习惯比开展此次课题研究前高很多,许多孩子在试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合作中超越自己,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效果是显著的,学校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上是成功的。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去反思。例如:科学方法运用还不够规范。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性指导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进一步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形成自我激励机制,自主争取合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