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满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实施方案
立项编号 | 204002 |
课题名称 |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家校联系的有效路径研究 |
课题类别 | 立项课题 |
学科分类 | 其他(德育) |
课题承担人 | 王红艳 |
所在单位 | 保定市满城区实验小学 |
为了更好的完成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家校联系的有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4002)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提升全体学生的德育培养,结合课题参与教师、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1、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小学阶段正是品格和性格的发展和形成时期。家庭教育远大于学校教育,老师虽然起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但家庭教育更是影响孩子品格和性格形成的关键,这一点学校教育是无法替代的。经大量调查,小学阶段教育必须培养孩子6大性格基础: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这是人生和人才成长的一本万利之举。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家校的有效联系尤为重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家校联系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家校联系的有效路径研究》这个课题就产生了。
2、应用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针对小学德育管理家校共育的策略和方法。探索小学德育教育家校联系的经验和模式,并立足于学校的文化特色,构建家校联系路径,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润物无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触类旁通,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促进学校的德育建设,培养新时代的。
3、市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文献检索、网上查阅,近年来各地部分学者和教师积极开展了对德育教育家校联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佳教授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一文中对构建坚持立德树人,把握角色平等、功能互补两重定位,完善全员线下交流、部分线上沟通、组织常规参与三大路径,强化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四位一体支撑体系的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北京市昌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中小学立德树人模式的研究》中指出中华多年的沃土中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灵成长必须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从而改变了家长重智轻德的育子理念提升了家长的育子责任心同时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素养。
4、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以上相关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家都在留守儿童方面开展,我们致力于构建一种适合于城区小学生群体,便于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开展,以综合性发展个体为目标,而不是仅限于深度发展某项知识技能的新型合作的团体,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2、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家校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2)通过研究学生的家庭情况,探索出家校联系的路径策略。
(3)通过研究学生经常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究,探索出家校联系共同历进行德育管理的制度、操作方法、评价体系。形成小学德育建设的理论框架,从而为基础教育的德育建设作出贡献。
2、研究内容
(1)学生在学习、纪律和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2)确定家校联系的多重路径,把互联网联系作为主要路径。
(3)怎样的路径能够保障家校联系高效运行。
三、课题研究假设
①促进了小学生的德育管理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家校联系的策略和路径下,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了一批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积极向上的少年,对问题孩子给出了合理的帮助,对问题学生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
②提高了教师的管理水平
学生的管理是一门家长和老师都需要研究的艺术,家校互通能更好的了解学生,针对个性学生结合家长的配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心理。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走进学生心理,让学生喜欢老师,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教师在德育教育教学中主动思考、创新,同时还可以不断获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学校的德育工作利用家校联系的路径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也更利于家长参与德育工作的管理,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管理更加透明,家长更加放心,提高了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能力,使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有特色,提升了我们的办学品质。
四、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到六年级小学生。
五、文献综述
本课题选用《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中国论文网-《教育论文》、《天天爱科学》近几年的参考文献,本文献主要通过理论的分析、实验研究和思维的方法阐述小学阶段家校联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着重于分析家校联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家校联系重要性的探究,从而找出家校互联网联系路径策略,最后得出立德树人家校互联网联系路径的分析。
六、课题研究方法
① 文献法:是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加工整理有关文献,从而正确地探索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为课题论证及开展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② 调查法:研究者从一定的研究目的出发,深入教育实际,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向有关人员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达到了解事实、发现问题,并解释有关现象的发展趋势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小学生在家校共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便于课题的进一步开展。
③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将进行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环节研究,用实际行动探索出“基于立德树人家校互联网联系路径”的有效策略。
④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家校共育,总结相关经验形成论文和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进度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20.6.-2020.9)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指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召开课题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2020.8--2020.10)
(1)调查研究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完成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家校联系的解决方案。
(2)探究家校联系过程中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与成效;
(3)开展主题研究,采用理论学习、跟进调查的方法,探索出家校联系路径的策略。
(4)研究家校联系路径的方法有效性。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1.11-2021.12)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准备结题;把研究成果在全校进行交流推广。
8、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成果
(1)《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调查报告
(2)《基于立德树人家校联系路径的重要性探究》论文
(3)《基于立德树人家校互联网联系路径策略的探究》论文
(4)《基于立德树人家校互联网联系路径的分析》分析报告
2、最终成果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家校联系有效路径的研究》
9、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王红艳:(主持课题研究、撰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
王 锐:负责课题阶段性总结;
张 坤:负责课题阶段性总结;
张 彦: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吕 伟: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尤慧卿: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尚 栋:负责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
10、经费预算(最好以表的形式列出)
| 支出内容 | 金额(元) |
1 | 材料费 | 500 |
2 | 文献检索费 | 500 |
3 | 文件编制、复印、打印费 | 500 |
4 | 差旅费和其它 | 500 |
| 合计 | 2000 |
11、参考书目及附录
[1]李忠军 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人民日报2018.5
[2]陶行知.陶行知“论德育”.陶行知德育思想.2012年10.
[3]王怀玉.家校共育 同心同行.《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2018.1
[4]王得志.浅谈如何进行家校合作.中国论文网-教育论文.
[5]李华.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天天爱科学.2016年18期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