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情况
本张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整个试卷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现将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命题情况分析如下:
(一)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命题中采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学习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四年级数学试卷容量大,覆盖面广,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考查,共计六个大题。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难易适度
(二)贴近生活,注重现实。
本试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如:解决实际问题中超市搞促销最多买几箱酸奶的题。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等这些题目都是学生现实生活特别熟悉的事和物,它为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直观情境,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实践操作,注重过程。
本试卷通过精心选材,巧妙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第五题:1、过平行四边形一个顶点,分别画出两条不同底边上的高。2、在点子图画直角梯形。以上的题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那么,学生解答时就会束手无策。它为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体现开放,培养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命题中,设计有弹性的、开放性的题目。如第六题的4小题,关于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体现。
二、学生答卷情况
第一大题,填空题:学生马虎现象严重:本题面广量大,分数占全卷的1/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错的较多的题是第4、10小题。第4小题都与商的位数有关,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第10小题是求时间的题,审题不仔细,没有写单位名称。
第二大题 ,判断题:分数占全卷的1/10。失分最多的是第1、2小题。其中第1小题,一小部分学生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弄混。第2小题,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不透彻。
第三大题,选择题:分数占全卷的1/10。失分最多的是第2、3小题。其中第2小题学生不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说明学生对面积单位不能准确感知,河北省的面积,对生活常识比较缺乏。第3小题,笔算除法试商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四大题,计算题:共两道题,满分25分,正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计算能力较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计算马虎不细心造成的,但仍有学生计算题竖式正确,横式写错或忘写得数。缺乏良好的考试习惯,自己检查错误的能力有待加强。
第五大题,实践与操作:共2道小题,满分8分,正确率比较高。但也有失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一部分学生画出的高没有过A点,少数学生做出高后没有标出垂直符号。
第六大题,解决实际问题:共4道小题,满分21分,正确率稍差。主要是审题不仔细及计算马虎造成的。比如第3小题:酸奶促销搞活动,65元两箱,35元一箱,李老师有500元最多买几箱酸奶,好多同学没能正确理解500元里面有7个65就能买14箱酸奶,再用剩下的钱买一箱,一共买15箱。导致失分最多。
三、改进思考及措施:
1、教师及时反思进行详细卷面分析,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2、加强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审题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想好了再回答,而不是让学生发表肤浅的见解。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例如读题时,让学生圈画出重点词句,突出题目的要求。第二,要做到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4、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这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除了和家庭教育一定的关系外,这些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上课不会听讲、遇到问题不会深入的思考,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和家长多沟通,上课多提问,课后多辅导争取让这些孩子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