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科 目
年 级
学 年
学 期
满城县实验小学制
课题:体育课安全
教学内容 |
体育课安全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我的执教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具有从直观形象的思维能力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善于思考,探索。 2、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好动是这一时期学生的特征。 3、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能随老师的提示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使学生知道偷渡岗哨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 |||||
过程 方法 |
通过偷渡岗哨小游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增强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身体正常发育。
| ||||||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体育课的安全注意事项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5、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并能在实践中自发地运用。 突破方法:情景教学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建立概念,初步感知 3、分组讨论,明辨道理 4、提示重点,揭示难点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根本,教学时我先设疑:体育课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探索答案,教师适当引导,得出六大安全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及时树立体育课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5、当场强化,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我通过课件播放带领学生进入趣味抢答环节。学生通过观看演示的上体育课的真实的录象,判断对错。通过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掌握上体育课要注意的六大安全注意事项。 6、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让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并能自发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学生知道上体育课要注意的六大安全注意事项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7.巧设练习,协同发展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所以,在学生知道了怎样正确地参与体育活动后我安排游戏:偷渡岗哨。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这样既了解了游戏的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本课的难点,因此在学生知道上体育课要注意的六大安全注意事项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7.巧设练习,协同发展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所以,在学生知道了怎样正确地参与体育活动后我安排游戏:偷渡岗哨。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这样既了解了游戏的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
| ||||||
板书 设计 |
上好体育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从指挥,按要求有秩序地活动。 2、做练习时,如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减小运动强度。 3、做跳山羊、单杠等运动时要相互保护和帮助。 4、每次活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不要在固定不牢的器械上进行运动。 6、上课时要衣着轻便,穿运动鞋。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意外伤害 自救自护
教学内容 |
意外伤害 自救自护 |
课时安排 |
2 | ||||
学情分析 |
近几年一些安全事故教训实在是太深了,因此,让学生学会在意外事故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学会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如何自护、自救,养成安全保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 | |||||
过程 方法 |
通过实践体验,了解小学生安全常识,有效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平安出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 ||||||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有哪些意外伤害事故,如何进行自护、自救。 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法 | |||||||
教学难点: 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突破方法:合作探究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呢?如果有,请你说一说你经历过或看见过的一些事例,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意外伤害发生时”的一些情况,了解哪些是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我们如何自救。 (二)思考与交流 1、想一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哪些意外伤害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比如说……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师:其实,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但是这些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因为意外事故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 (三)反馈调查情况 1、小组交流:把自己调查的意外事故记录表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 2、全班反馈 (四)讨论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收集到很多信息,进行了交流,大家对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都有了不少的了解,说明你们很注意观察生活,意外事故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伤害呢? 2、讨论:生活中假如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会给我们及他人带来哪些意外伤害? |
| ||||||
⑴上学路上,遇到下暴雨发大水了。 ⑵出门乘车,钱物被盗或在路上被不良青年搜身抢劫。 ⑶家里煤气泄露了。 ⑷发生食物中毒了。 (五)分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意外事故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2、集体反馈:说说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如火灾、地震、溺水时等应怎样想办法逃生? 3、思考:如何正确拨打报警电话? (六)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有了很多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有效避免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我们学习的自救互救的方法,相信在生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当意外事故不幸发生时应懂得如何进行自救,有效避免伤害的发生,珍惜生命。
|
| ||||||
板书 设计 |
意外伤害事故类型
自救自护方法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消防安全知识
教学内容 |
消防安全知识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小学生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对火灾隐患熟视无睹,安全用电意识淡薄,对各类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抱有侥幸心理。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教育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逃生方法,学会灾后自救, 学会烧伤自救。 | ||||
过程 方法 |
通过看短片让学生们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知道简单的灭火方法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知道当在楼上发生火灾时有纪律的疏散,想到火灾发生 时,关心爱护逃生有困难的同学,为预防火灾平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教学重点:认识火灾的危害性,了解一定的消防知识。 突破方法:情景模拟法 | ||||||
教学难点:掌握火灾逃生的几种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突破方法:合作探究法
| ||||||
首先观看幻灯片,播放有关于火灾的图片 ,(电脑视频播放)大楼着火,森林着火,使学生意识到火灾对于社会甚至是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感受消防的重要性,播放完这段现场的图片,教师询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说:火势太大了,无法控制;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么大的火灾;里面的人员有没有伤亡情况;这么大的火得需要多少消防员战士;这场大火得需要多少长时间才能扑灭;如果水不够用该怎么办?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对消防方面的知识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那你对哪些知识还有好奇呢?(小组交流汇报)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到: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怎么使用灭火器?都哪里需要放置灭火器?在家里的生活中有哪些防火注意事项?有哪些灭火的小窍门?消防员叔叔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各抒己见,老师了解学情。……看来同学们对消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系统全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消防,了解消防安全(揭示研究主题)。我们注意消防安全,防止火灾发生,但是一旦发生火灾,我们想要向消防员求救,我们应该拨打那个电话号码?同学们会马上说119,为了防范火灾,当你在公共聚集场所购物、消费、娱乐时要做那些准备那? 1、留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2、留意灭火器、消防面罩等器材的存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然后教学火灾自救逃生十二招。读一读顺口溜。教室是我们上学学习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如何逃生自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学一学。为了预防火灾,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提高 消防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然后学习烧伤自救和防火“四备”,最好安全小提示。记住家人的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记住常用的救助电话。 |
设计意图 | |||||
板书 设计 |
引起火灾的因素。 火灾逃生的方法。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救护
教学内容 |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救护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从他们的认知基础上来看,之前的生活常识和生活见闻,使他们对食物中毒的认识几乎没有认知。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了解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急救预防措施;掌握简单的食物中毒急救和预防措施。 | |||||
过程 方法 |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培养珍爱生命,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遇事冷静处理,救人危难的精神。
| ||||||
教学重点:怎样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突破方法:合作交流法 | |||||||
教学难点:怎样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1、新课导入 一段关于食物中毒症状的视频导入。 用学生喜欢的视频实例来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中毒”埋下伏笔。同时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2、创设情境 (1)简述食物中毒概念; (2)提问:食物中毒一般有什么病症?请联系你的 生活经历和见闻来回答。 分别讲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毒素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 4、通过一段视频来观看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中毒的食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便于学生学习辨别方法。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1 催吐 2 导泄 3 解毒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急送中毒者去医院的同时,应随带这些食物及吐泻物,以便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
| ||||||
板书 设计 |
1、食物中毒症状 2、食物中毒急救措施 3、食物中毒的预防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用电安全知识
教学内容 |
用电安全知识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电器充斥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上升,所以对小学生特别是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教育,变得非常必须和迫切。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让学生明白电的来源,了解电力常识。 | |||||
过程 方法 |
贯彻学生正确用电常识。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能力。
| ||||||
教学重点:电力安全常识,自救常识。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教学难点: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家电,掌握救助方法。 突破方法:合作探究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1)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电的来源以引起学生兴趣。 了解电的基本作用,掌握电的现象。 (2)电从何来?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纠正 教师总结:电从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产生;新能源下,还可以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 (二)讲授电力安全常识 1、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家用电器?学校常见的和电有关的设备有哪些? 2、讲解不同情况下的用电安全 1、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的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 2、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 3、要多注意观察家里的各种电器,插头插座、电线、灯是否有破损、老化的现象,如果有应立即告诉家长进行正确处理。 4、我们中小学生不要私自玩电,特别是当家里没有人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电源都关闭或拔掉。 5、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真接与电源接触。 6、不要用湿的手巾擦电器,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以免触电。 7、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注意路边的电线是否有脱落,见到一定要躲开。 8、暴风雨吹落了电线,有人不幸被电击倒了,千万要伸手去拉触电者,正确的方法是用干木棍等绝缘的物品,挑开电线,并告诉大人,通知有关部门。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
| ||||||
板书 设计 |
1、电的来源 2、电力安全常识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夏季预防雷击
教学内容 |
夏季预防雷击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夏季是雷雨天气集中的季节,防雷击是我们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必要常识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 |||||
过程 方法 |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
| ||||||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突破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 |||||||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突破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一、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雷电全年都会发生,全国各地都有,而强雷电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和夏季。我国西南地区为雷击多发地区。 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 (1)地势较高处的校舍。 (2)无防雷设施的校舍。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校舍。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二、如何防止雷击 气象专家指出,当雷电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2、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3、不宜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 4、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 5、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7、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 8、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
| ||||||
板书 设计 |
容易发生雷击的场所 如何预防雷击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常识
教学内容 |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常识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小学生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课教学除了让小学生了解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小学生当意外来临时,如何应对。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知道煤气对人的危害,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
过程 方法 |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煤气对人的危害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当意外来临时,我们应如何应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突破方法:分析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导入 到了冬季,尤其是天气最冷时,不免会发生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引起煤气中毒。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二、介绍煤气中毒危害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而导致中毒、缺氧引起的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疾患。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形“杀手”,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如果人体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就会引起严重缺氧,从而造成中毒。中毒轻者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胸闷憋气,心慌,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甚至晕倒。中毒重者面色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心跳不规则,甚至大小便失禁,昏迷不醒,继而呼吸、心跳停止,造成死亡。 三、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睡觉时在炉火边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正确的预防措施应是: 1、在冬季用煤炉取暖时,煤炉首先要装上烟筒,并检查煤炉和烟筒是否漏气,烟道有无堵塞,是否通畅,并根据当地风向确定排烟方向,以防灌倒风。 2、俗话说“宁可冷清清,不能烟熏熏”晚上睡觉,不要堵上炉火的风门,屋内要设通风口,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 3、刚刚生着的煤炉,最容易产生一氧化碳,应及时打开窗户通风,并等炉火着旺后,再封火,切不可用湿煤封火。封火后对燃烧未尽的炉灰,应及时清理。 4、用火炕取暖,要注意火炕的密封情况,做到不漏气,排烟顺畅。 5、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从预防做起,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做到定期检查烟筒和烟囱是否漏气,是否堵塞。长时间停火后,再生火时一定要检查烟筒和烟囱。确保自身的安全。 四、应急措施: 如果不小心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迅速打开门窗,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安臵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于吸入新鲜空气,有条件者给予吸氧。轻度中毒的病人,症状很快消失,几个小时,或1-2日内就可以完全恢复。 2、若病人出现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除保持良好的通风外,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在急救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保暖,如病人已脱衣睡下时,要用床单包住身体,把头露出,再进行转移。其次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呕吐病人,应及时将口中呕吐物清理干净。最后如果是多人一氧化碳中毒,救治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孩后大人,要迅速转移救治。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
| ||||||
板书 设计 |
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 预防措施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
教学内容 |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溺水已成为全世界儿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防溺水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孩子受到家长百般呵护,不了解防溺水有关知识,极易造成意外死亡。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初步了解防溺水和自救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 |||||
过程 方法 |
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学会简单的自护与救护能力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 ||||||
教学重点:学会防溺水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自护与救护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突破方法:情景模拟,现场操作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一、引入 现在是夏季,天气多变,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经常会涨水,很多小朋友喜欢去河边、溪边玩水,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夏天天气很热,有的同学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发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去了生命,爸爸妈妈很伤心、老师也很伤心。 二、预防溺水的措施 1、中小学生应在家长的带领下游泳;不能擅自下库、塘、河、渠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水库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或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三、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四、发现有人同学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小学生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施救。 四、岸上急救溺水者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同学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
| ||||||
板书 设计 |
预防溺水的措施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小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教学内容 |
小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不计后果。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 |||||
过程 方法 |
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欺凌做斗争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自觉抑制校园欺凌,能与校园欺凌进行斗争,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 ||||||
教学重点: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教学难点: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欺凌 突破方法:讨论分析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1、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 思考: 1. 遭遇校园暴力,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决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制暴。 2. 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 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 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
| ||||||
板书 设计 |
校园暴力的危害 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 | ||||||
课后 反思 |
| ||||||
课题:小学生如何预防踩踏事件
教学内容 |
小学生如何预防踩踏事件 |
课时安排 |
1 | ||||
学情分析 |
学校这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发生踩踏事故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小学生如何预防踩踏事件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 ||||||
教学目标 |
知识 技能 |
了解踩踏事故极易发生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踩踏事故的严重性 | |||||
过程 方法 |
知道如何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使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
教学重点:应如何防止出现踩踏事故 突破方法:讨论法 | |||||||
教学难点:应如何防止出现踩踏事故 突破方法:讲授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安全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校园防拥挤、防踩踏。先来了解发生在校园里的几起踩踏事故,看大屏幕。 二、了解发生在校园的踩踏事故 1、课件出示: (1)2014年9月26日,发生在昆明明通小学的踩踏事件。 (2)2009年12月7日,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 (3)2013年3月27日湖北秦集小学的踩踏事件。 三、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人群较为集中时,由于拥挤或不慎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导致踩踏。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尖叫声、爆炸声、其它刺耳的声音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导致踩踏。 5、在上下楼梯时,故意拥挤、起哄、恶作剧、打闹、推搡、突然停留和开玩笑等,特别在人多时,有上述情况发生,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四、 预防踩踏事故十条建议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
| ||||||
|
| ||||||
板书 设计 |
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预防踩踏事故的建议 | ||||||
课后 反思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