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

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

2013年12月19日 08:09:29 来源:转载——人民教育出版社 访问量:2269

        统计学标准是指依据心理特征偏离统计常模(即平均值)的程度作为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事实表明,在普通人群中,对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统计结果,往往呈现正态分布,即居于中间状态者为大多数,视为心理的正常范围,而偏离中间状态居于两端者为少数,视为心理异常的范围。必须明确,依据统计学标准认定的所谓正常或异常也是相对的,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中仅有参考意义。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由正常到异常,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某些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恐惧、注意分散或人格结构上的某些弱点或缺陷在居中的大多数正常人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未必就是病态,只有偏离均值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一个半或两个标准差以上才是不正常的,并且偏离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尽管如此,也未必都有病理性变化,因而不可轻易作出心理疾病的诊断,一般可表述为某项或某几项症状偏高或略显偏高。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统计学标准是以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的,心理正常或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性。比如智力超常的人在群体中总是极少数,智力测验的统计结果必定大大偏离中间值,就不能视为异常心理或病态心理。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人群中也不一定都呈正态分布,比如在应激条件下,具有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刚毅果敢等人格特征者,在同样条件下的随机人群中往往是少数,如果据此来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就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此外,心理测量的方式和内容也往往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时,按统计学标准评定的结果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不可据此轻率地下结论。

                                                        2003-11-1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辑:张春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