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政体函〔2017〕124号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创建及第一批传承学校复查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决定继续在全省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工作,并对第一批传承学校进行复查。现将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传承学校创建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质量,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先进文化、严把导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二)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兼顾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鼓励多种形式和特色,促进城乡中小学校协调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立足各地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教育资源,整合多种资源,以点带面,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三、目标任务
传承项目主要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
传承学校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将传承项目纳入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开设校本课程,加强学科融合,深化教学改革。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以传承项目为内容的学生艺术社团和学生工作坊建设,组织学生开展群体性、体验性、互动性的项目实践活动。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传承项目专兼职教师队伍,提升项目教育教学水平。要以辐射带动为拓展,带动辐射当地中小学和社区,不断扩大传承项目的覆盖面和参与面。要以成果展示为助推,结合传统节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传承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组织实施
(一)自主申报。符合《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本要求》(见附件1,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全日制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均可申报。申报学校要认真填写《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书》(见附件2,以下简称《申报书》,需加盖学校公章),并制作反映本校开展艺术教育和传承项目教育相关情况DVD光盘,时长不超过20分钟。《申报书》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盖章后,由各市教育局统一汇总报送至省教育厅。
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17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不参与申报。
(二)遴选及推荐。省教育厅将依照传承学校《基本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审核办法,组织专家通过材料审阅、现场抽查等方式进行审核,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基础上,确定全省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向教育部推荐报送。教育部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依照传承学校《基本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复核,经公示后,认定并公布全国传承学校名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管理。各市教育局要切实加强对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本地学校美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机制,认真做实做好。要注重申报学校传承项目教育的覆盖面积,保证全校大多数学生熟悉知晓。要及时解决传承学校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传承学校落实工作方案,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深入开展。各传承学校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形成本地本校的美育特色和品牌。
(二)示范引领。各市教育局要充分发挥传承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典型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我厅将会同各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研讨、现场推进会、成果交流展示等活动,推动建立传承学校辐射带动其他学校的美育推进机制。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和新媒体,对传承学校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
(三)强化监督。创建传承学校不搞“终身制”,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为保证工作健康开展,我厅将对传承学校创建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并会同各市教育局适时对传承学校创建活动进行复核检查,对不合格的学校,取消省级传承学校称号,同时建议教育部取消全国传承学校称号。
(四)复查工作。2011年,我厅确定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等17所学校为省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教育部审核批准为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六年多来,多数学校能够坚持本校特色,推进本校申报传承项目深入开展。少数学校未能提高认识,加强传承工作,逐步弱化、甚至停止传承项目开展。请各市加强对上述学校的督促检查,确保传承项目持续开展。我厅将择机对第一批传承学校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做出决定。具体复查办法另行通知。
请各市教育局于2017年10月20日前,将本地推荐学校的《申报书》和《推荐表》报送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将《申报书》和《推荐表》的电子版发指定邮箱。学校DVD光盘请于10月31日前,报送省教育厅。
联系人:崔玉伟,电话:0311-66005200,地址:石家庄市中山西路449号,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邮编:050000,电子邮箱:sizhengtiweichu@163.com。
附件:1.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本要求
2.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书
3.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推荐表
4.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
(河北省)
河北省教育厅
2017年10月9日
附件1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本要求
为确保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明确各地遴选推荐传承学校的依据,特制定本要求。
1、组织管理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美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有力。有校级领导分管美育工作,要建立健全以专任美育教师为主,以班主任和兼职美育教师为辅,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传承学校创建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传承学校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教学管理、活动开展、师资队伍、条件保障、检查督导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项目推进扎实有效。
二、教育教学
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美育课程的开课率达到100%。加强传承项目课堂教学,将传承项目纳入校本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传承项目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多种类型的传承项目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和工作坊,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效果,定期开展传承项目成果展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传承项目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师资队伍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美育教师,满足美育教学基本需求。建立相对稳定的传承项目专兼职师资队伍。根据本校传承项目的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聘请校外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民间艺人担任美育兼职教师,切实提高该传承项目的教育教学水平。定期开展传承项目教研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美育培训和交流研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四、条件保障
学校美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备,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设有传承项目专用教室或活动室,配备持续开展传承项目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和相关资料。安排一定的传承项目工作经费,确保传承项目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美育教师开展传承项目教学、指导工作坊和学生社团建设、组织课外活动等计入工作量,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同酬。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切实履行美育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本地区学校创建传承学校工作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
附件2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书
学校名称: (请准确填写全称)
省(区、市) |
| 地(市) |
| 县(市) |
| ||||||
通信地址 |
| 邮 编 |
| ||||||||
学校类型 | □小学;□初中;□完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其他( ) | ||||||||||
学校所处地域 | □城区;□镇区;□乡村 | ||||||||||
学校性质 | □公办;□民办 | 全校班级数 个;全校在校生人数 人; 全校教师人数 人 | |||||||||
专任美育教师 人 数 | 音乐 人; 美术 人; 其他 人; | 兼职美育教师 人 数 | 音乐 人; 美术 人; 其他 人; | ||||||||
学校负责人 | 职务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
|
|
|
| ||||||||
学校分管美育的负责人 | 职务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
|
|
|
| ||||||||
本校传承艺术项目名称(注明是否列入“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
| ||||||||||
具有指导该传承项目能力的教师 (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在兼职教师后的括号中填写相关信息) | 本校教师 人 校外聘请兼职教师 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人,姓名: ) | ||||||||||
开设该传承项目校本课程的年级/班级 | 年级 个(具体年级: ) 班级 个 | ||||||||||
参与该传承项目的学生数 | 人数 人,占全校学生的 % | ||||||||||
对本校开展传承项目的简要说明: 保定市满城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86年,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 1、艺术教育概况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精神,引领少年儿童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寸跷艺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少年儿童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学校通过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宣传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优化艺术教育环境;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凸显“求知、求真、求健、求美”特质的校园文化。 在活动中,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纳入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学校按照国家发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努力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本校鲜明的艺术活动特色和传统;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资源充足,能满足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2、艺术教育机制健全 在选择、确定学校所传承的项目时,我们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的规律,结合本校基本条件和当地文化艺术教育的资源,以当地寸跷为主,全校师生对学校艺术教育和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校级领导安排了专人分管艺术教育,成立了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对照传承学校工作的有关要求,我们对本校传承艺术项目开展情况每学期一次,进行定期总结。经常性地举办传承项目培训班、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以及典型推广等活动,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充实了过程。 我校拥有20名专职艺术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较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良好的师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这些艺术教师数量和质量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胜任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的指导,具有相当的教研能力。艺术教师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还有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教坛新秀。根据本校传承艺术寸跷项目的需要,我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聘请校外艺术教育专家对学校艺术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传承艺术项目的教学水平和课外活动水平。学校在经验紧张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为艺术教师提供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3、艺术教育喜结硕果 近年来,学校传承艺术项目教学成果显著,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较高,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1991年,我校继承和发展的寸跷节目,以《寸跷娃》、《闹春》等为代表的5个节目,参加了央视、河北电视台、保定电视台录播和现场比赛,获得国家级群星奖、金奖、银奖。为弘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 |||||||||||
本校传承该项目的优势与条件,取得的成果描述(1000字左右)
| |||||||||||
本校传承该项目的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等(1500字左右) | |||||||||||
申报学校意见
(盖章) 负责人 日期: 年 月 日 | |||||||||||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 日期: 年 月 日
|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 日期: 年 月 日
| |||||||||||
附件3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推荐表
市教育局(公章)
序号 | 推荐学校名称 (务请准确填写学校全称) | 传承项目名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电话: 电子邮箱:
备注:1.此表由各市教育局汇总填写,并加盖公章。
2.同一地区中小学校请按序依次填写。
附件4
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
(河北省)
石家庄市桥东区裕华西路小学(京剧)
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皮影)
唐山市滦南县逸夫小学(乐亭大鼓)
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喑牛淀小学(评剧)
邯郸市复兴区王郎第二小学(剪纸)
邯郸市丛台区曙光小学(黑陶制作技艺)
邯郸市丛台区逸夫艺术小学(成语故事)
沧州市南皮县冯家口镇车官屯小学(沧州落子)
承德市桥东小学(清音)
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第一小学(太平鼓)
石家庄市井陉县皆山中学(井陉拉花)
石家庄市正定县弘文中学(常山战鼓)
唐山外国语学校(冀东秧歌)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兰亭中学(书法)
定州中学(子位吹歌)
邯郸市广泰中学(磁州窑烧制技艺)
邯郸市武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武安落子、武安平调)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