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语文

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语文

2016年12月30日 18:40:31 访问量:184

课题

         5、翠鸟           课时安排     

教材和学情分析

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本文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又是一群活泼的小淘气,较活跃,但精神常常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表现欲强,要充分利用其起带动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具学具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方法

读懂总分段式的课文片段,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作为进行这项训练的首篇课文,通过它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理解句子,和将句子同类归并的能力,且经过多种段式训练(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为顺利地达成此训练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备注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课后反思

1.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句子的对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翠鸟捕鱼时的反应迅速、动作敏捷。

2.作者在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进行描写时用词十分准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题

6、燕子专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和学情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学具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方法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但根据本次观摩活动的规定,教学对象是刚入三年级的新生,他们在理解重难点上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学中我将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结合教师的点拨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备注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居民        寻找

贝蒂         救护

 

 

课后反思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燕子面临的“麻烦”,教师要紧扣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通过想象使学生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等词语,同时明白这些词语和“濒临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情境中释词,在释词中悟文,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也能增进对燕子在特定处境下遭遇的危难的认识。

2.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情境并结合课文插图,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文中,亲身经历故事情境,体验情境,感受跟他们同龄的小贝蒂对动物的关爱,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充分理解课文。

 

课题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和学情分析

要使学生从小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早先的美丽,人们肆意破坏环境行为和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和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学具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视觉和知觉中感知人类美好和谐的家园是那么的脆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珍爱生命和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穿插情景教学,使学生读中感悟,自我发现,进一步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用实际行动在学校生活中去体现。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备注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
、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们理解小村庄的变化时,可以先让他们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们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使他们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2.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记录下来。学生们对这个小村庄的悲剧有了深刻的理解,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就水到渠成地产生了。

 

 

 

课题

8、路旁的橡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具学具

生字、新词卡片,橡树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利用了课文插画,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课文。一开始当学生读到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描写橡树外形的句子时,并没有多少感情。哨兵他们没见过,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也比比皆是。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插画,画中橡树边有几辆汽车,画得很小,这就衬托出了橡树的高大。同学们一看到在橡树边显得那么小的汽车时,都发出了惊叹,这声惊叹其实就是工人们和工程师为砍树而犹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释的情况下,一幅画就帮助他们理解了。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备注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1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板书设计

 

id:2147496751;FounderCES

 

 

课后反思

 

1.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橡树的知识,课上通过学生自己介绍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教师再加以补充,使学生们对橡树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变序的阅读设计(首—尾—中),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并让学生自己从故事的结局提出问题,然后循着故事的结局再去探讨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结尾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以这句话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编辑:苑宁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