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分析总结
一、检查概况:
二、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
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老师的课本批注都很详尽、清晰。
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
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有自己撰写,有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个人增减,课本批注都较详细等(如罗白雪老师手写备课详案,认真细致,每课时有教学反思)。
⑷有反思。每位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如蒋坤老师能联系学生实际教学问题编写教案,苑宁在教案中安排出每次上课具体时间,教学资源丰富,每课有课件,白雪老师每单元都有有单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单元课文特点)。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学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
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
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范艳芬老师、张秀艳老师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作业的批改及更正更有效)。
(三)听课:
一学期结束,总的来说,老师 听课次数比较多,有的还含跨学科听课,平均每位老师听课在十五节以上,大部分老师高达二十五至三十节,罗白雪老师听课高达 25节,袁慧敏老师听课 20 节。有的还含跨学科听课,听课评价也很实在,不空洞。如殷海丽、杨东霞老师听课书写认真,评课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
(四)单元检测:
大部分老师能做到讲、考同步,考一单元分析一单元,张坤老师和张连奎老师的试卷分析能联系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实际,提出合理的改正措施,成效显著。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教案编写简单空洞,缺乏实用性;有的教师使用旧教案或集体备课的教案,但没有个人增减,缺乏主见性;
2、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和作业矫正效果差仍是“顽疾”;
3、作文批改比较粗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改意见:
1、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提高科组工作的整体效益。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矫正的有效值。
2017.1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