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区实验小学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目前,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呈普遍下降趋势。校园里,无论是海报、宣传栏,还是学生个人请假条、作业等,错字病句、生造词语、不规范汉字、行文晦涩。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需求,要求开设写字课程。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会举行书法比赛、讲故事大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我们把这种活动推广到班级,要求每个班所有同学参与进来,然后择优一级一级推荐。这样就能实现其实践参与的普遍性。
各年级开展普通话培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在网络交流以及平时领导开会、做报告时,都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分别从口语交际、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和各专业重点。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举办书法展。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毛笔、钢笔、硬笔书法比赛或书法作品展。
校外实践是校内实践的延伸,实现语言文字的学以致用。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开展实践活动。发广告传单、促销宣传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在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环境下,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