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分析报告
任红丽 曹军艳 李悦
一、 课题研究背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小学语文的课标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共同探讨,培养其动手能力,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个性发展。在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实践,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大班额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而却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互助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尤其是对于大班额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决定将“大班额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的策略探究”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出有效的大班额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方式及策略,从而将新课程精神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的方式及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中良好的表达习惯,首先表现在学生人文底蕴的提高上,提高课堂中小组合作效率,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成绩。
三、 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 课题研究理论
1、优化小组组成,保证全员参与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面向所有学生,全面育人。但是在大班额下因为学生人数多,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模式下,很难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能够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纳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提升了学生们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好地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这是需要教师在小组分组中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组合的。一般来说,进行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是较为均衡的,而组内成员既包括优等生,也包括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学生性别比例上也要合理搭配,更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守纪等细节;小组人数不要过多,4—6人最佳,在座位安排上一般是前后桌或者长方形圍坐,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出发,全面育人
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这既包括语文方面的知识,如句式、语法、词汇、写作等能力,也包括适合自身的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上的提高。
据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们在语文知识上的掌握程度,更要注意在学生们小组合作中对于相关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既要关注形式,又要重视内涵,把活动切实落到实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