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
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
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
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
发展。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 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
突显学科特色。
2、 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
空间。
3、 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组
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
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四、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 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
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
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 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
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
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 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
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
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 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
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
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 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
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
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
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
2、
3、
4、
力。
5、
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
八、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
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
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