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以“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发展,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深入落实“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努力培养举止文明,礼仪、品德优良,具有良好习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 具体工作措施:
(一)常规管理精细化,内化学生素质 。
通过对日常管理内容的细化,多角度的教育、督查、整改,把高起点德育目标落实到日常言行,内化为学生素质,进而促进优良的个人品德和群体风貌的形成。
1.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创建“温馨教室”、“学风班建设”等活动,开展各类活动竞赛;学期结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班主任”和“积极分子”等。
2、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目标制度、行政值班监督制度,大队部五项评比检查,班集体自主管理等,突出卫生保洁、文明礼貌、课间休息等方面的检查。加强行为规范“示范学生”、“流动红旗”、“温馨教室”、“学风班建设”等创建评比工作。
3、进一步规范升旗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切实有效结合我国传统民族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4、继续关注特殊群体。对特殊群体的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关心和尊重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学生,做到生活关心,思想交心,谈话细心,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行为习惯,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重视和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立特殊学生个性化档案和帮教机制。
5、根据每月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班主任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教育活动。
6、注重校园文化、温馨教室建设。本学年,我校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各班以班主任为主,班干部协助,全班总动员,继续创建特色班级文化,逐步美化校园、班级环境。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各班根据本班特色,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
7、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落实好新生的德育调研工作,全面深入了解新年级班主任及学科老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情况。
8、加强德育科研。德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教育规律,进行广泛深入的德育科学研究,才能运用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学校将本着“德育兴校,科研为先”的工作方针,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案例或德育论文。
9、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习《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明确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以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为更好开展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效率,我校继续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会、开放活动等,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要求家长正确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与学校协助、合作教育。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增加法制教育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教育。切实抓好常规管理的薄弱环节,落实各班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有效控制偶发事项,严格控制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10、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创安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和实施安全条例,进行全校性的演练。严防火灾事故、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恶性事故的发生。经常对校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二)、继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 积极发挥德育领导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 2、有目的、有计划定时组织德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要求积极、主动、耐心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认真开好“三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每学期一次经验交流会。
3、深入落实“三不仅三还要”(即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安全,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安全;不仅强调孩子要尊重老师,更要强调教师要热爱学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4、定时定内容组织开展《思想品德》、《安全教育》观摩课,做好评课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思想品德教研活动。
(三)、深入实施“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主题教育,深入渗透情商教育。
本学年继续认真制定计划、落实学期的“习惯之星”评比以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深入抓好这项主题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班主任认真制定“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主题教育方案。
2、落实学期的“习惯之星”评比活动。
3、充分利用积极因素,为学生提供上台、发言、表演等锻炼机会培养其自信。校园广播时间周二、四讲故事、朗读、读书交流,周一、三、五为学校广播时间,开展听名曲练字活动。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使学生们了解家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5、每学年积极举行“艺术节”、“读书节”和“体育节“活动,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爱好、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
6、举行养成教育现场展示,积累经验编辑阶段成果。
(四)、重视德育课程。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阅读、班队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科学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观、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坚持多元办学,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商发展大计。
(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
(1)通过选拔中队干、大队委、国旗手、红领巾广播站、组建鼓号队等少先队活动,逐步建立规范的学校少先队活动机制,努力营造少先队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推进少先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充分利用各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如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主题活动;教师节开展制作“心意卡”赠送老师,精心出一期黑板报作为全体队员的一张大卡片送给老师等尊师活动;在国庆节开展“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建队节期间通过新老队员手拉手,让队员们在活动中学知识,明事理,练本领。开学初,组织学生认真训练鼓号,参加市的比赛。
(六)、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严格要求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本学年将严格要求体育科的教师认真准备、规范课间操的动作,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各班认真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丰富校园生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