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2017年03月04日 19:08:33 访问量:191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分析

实验小学 张秀艳

数与代数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形成数感和符号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案例与评析,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 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快乐情境教学、自主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此次

教学模式改革主旨是: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运用实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打造学生自主

学习的高效课堂。现结合几天来的学习,浅谈一下我们是如何开展有

效教学的。

一、联系生活,激发符号意识 ,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大街、小巷、剧院、会场、家庭、学校、医院„„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随处见到各式各样的符号。招牌上的“m”,表示麦当劳;;某场所有标志“P”,表示可以停车场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激发符号意识,利用学生生活中潜藏的“符号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简约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体验,发展符号意识 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比如:教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时,教师出示教材情景图,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60+54=114(千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60+5454+60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20+48=48+120

生:26+91=91+26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对!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生1:我这样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2:我用图形表示△+=+△。

3:我也用图形表示,☆+=+☆。

4:我用字母表示,a+b=b+a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学生先是有了初步的感知、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再统一成通用的字母符号,不仅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让学生领略了符号的通用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综合运用,巩固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除了既有的符号系统外,还有一类符号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个人对符号的创造。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教学活动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悟按需要创新出的符号,是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理解后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在综合应用自己的符号时,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形成符号意识。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的盆花是按照蓝色、红色、蓝色、红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盆花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盆花是较难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结果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符号表示了盆花的摆放规律:●★●★●★„„;□■□■□■„„;△□△□△□„„;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010101„„;有的学生用字母ABABAB„„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进而在此基础上比较,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能给学生提供机会激发符号意识,不断实践体验,学生的符号意识就能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

    

编辑:苑宁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