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名称 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与管理研究
课题类别 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管理)
课 题 负 责 人 田慧中
人所在单位 满城区实验小学
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
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策略探究
罗白雪 田慧中
摘要:“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要确定恰当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标准组建不同规模、类型、层次的学习小组。通过现状评估、民主协商、双向选择、制订规程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同体 组建策略
一、对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理解
小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在小学,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指一个由数个学生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生与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生与生之间的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学习方式上,建立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组建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学习共同体组建标准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标准组建不同规模、类型、层次的学习小组。我们根据班额较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多元需求,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小组划分时,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内。分组时,我们采用了“4+5”模式,把全班共分成9个大组,每个大组由4人和5人的两个小组组成,大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作为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其实,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还可以组建各种各样的学习共同体。例如,依据学习方法,改善学习方式;依据学习基础,夯实学习根基;依据学习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依据学习兴趣,促进特长发展;依据学习风格,适应学习差异;依据不同智能,发展多元智能。另外,还可以组建道德自律共同体、心理辅导共同体、情感支持共同体、志愿者共同体、艺术社、体育队等课外学习共同体以及网络学习共同体。如此,一个班级可以有多种类型、规模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并存,一个学生除了课内固定的学习小组,还可参加2~3个课外小组。多种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突破传统学科、课堂的限制,拓展学习时空,充分利用、挖掘大班额学生的差异资源,为不同特长、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使他们既展示、开发自身的优势潜质,又吸收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满足大班额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学习共同体蕴含的多种价值,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
(二)组建小学高年级小组学习共同体
首先,进行现状评估,通过日常观察、课堂提问、调查问卷、心理测试、个别访谈、作品分析、试卷分析等方法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进行评估。其次,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通过解释、引导,合理有序地分组。为了充分利用、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我们以异质分组为主,充分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综合考虑人数、性别、兴趣、性格、成绩、能力等因素,真正做到能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十个指头有长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领先或暂时落后,为了使学生能愉快健康地发展,我们根据学习成绩,个子高矮、性格特征等区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核心互补大组合:前后桌为一个组合单位,其中三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三个后进生;活泼好动的与文静内向的同座;自觉性高、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与守纪律、成绩差的同学同座;爱发脾气的与个性品质优秀的学生同座;力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互补。并选一小组长作为该组的核心,学科教学中的分小组讨论就由核心人员主持,平时的口头作业与部分书面作业也由核心人员监督检查。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组员的组成及组长的选拔,采用 “双选”的方式。首先是组长自荐,然后学生来选择组长,最后是组长来选择组员,这是一个双选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改平时老师指定为主的方式,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为了确保彼此的选择更加有效, 指导教师提出几点要求:首先,学习共同体不是为了方便聊天,而是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彼此选择的对象一定要能力与品质兼备。其次,选好了就一定要彼此负责,不能随便更换。
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是采用组长负责制的方式。因此,为了提高学习共同体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学习共同体要进行小组建设,包括学习共同体的名称、内容、标志、口号、规则和活动方案等方面。对于小组的规则建设方面,首先由组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整理出不少于10条的团队活动规则,然后由小组成员和组长签名,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了解到活动的规则。
除此之外,班级外出义务劳动,互助小组的成立,卫生值日的轮流,公共财物的承包,学生违纪的处理、先进典型的评选等均有赖于这个小组学习共同体。这样,一方面减轻老师的负担、班长的压力,提高课堂效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制订共同体活动的规程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不是机械的联合和暂时的应景,不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插曲,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制订学习共同体规程便成为学习共同体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规程的确立与运行,能为共同体提供行动规范,使学习共同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社会实体,并最终成为一种教学文化。共同体规程包括活动程序及其活动规则。“学习共同体”规程既有宏观的活动规程,又有具体活动规程。如:课内学习小组共同体的一般规程为:课上讨论只谈关于练习或讨论的问题,语调轻微;耐心和蔼地对待同组成员,不排除争论;参与讨论、认真倾听;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所有成员弄懂。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过程中,有必要开展一些宣传、解释与说明工作,甚至进行一定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认同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规则,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潘洪健.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陈旭兰.小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新课程导学.2015.10
[3]潘洪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理念.江苏教育研究.2013.3
[4]赖联群.班级“微型学习共同体”创建构想.360doc个人图书馆.2010.7